首页  /  校友工作  /  校友风采  /  正文

“工程师要忠于工程”—— 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峰研究员王峰

作者 : 发布于 : 2016/06/23

    校友档案:王峰,1955年出生于河南周口市,1961年就读于周口陈州小学,1973年毕业于周口一中,其后经历了待业、下乡、当工人的生活,直至1977年恢复高考。学长于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就读于湖南大学土木系排水给水工程专业,毕业后分配至机械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1996年5月调至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至今。

    此次借暑期校友寻访活动的机会,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这位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不缺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的优秀学长。

    17

    最低加最低的分,进了湖大

    王峰跟湖大是有缘分的。一波三折之后,他最后情定湖南大学。

    初见学长,学长给大家的感觉是非常的平易近人,甚至有点颠覆了大家潜意识里面对专家教授印象的理解。于是,大家的谈话在不知不觉中便轻松的展开了。

    说起自己与湖南大学的缘分,学长似乎有说不尽的话,道不完的情。就这样,在学长平静和缓的语气中,我们进入了学长的生命长河,回到了学长作为莘莘学子的那个年代。

    学长1973年中学毕业之后正赶上知青下乡运动,学长不仅未能幸免,还由于爷爷曾是国民党保长的缘故,家里也是“杀关管”的重点照顾对象,被抓去写了不少大字报,受了不少的窝囊气。1976年底,学长成为一名正式的内招工人,依然是出身不好的缘故,在饭堂打饭的时候,连饭堂师傅都会故意克扣学长的口粮。在种种压力和不公平对待下,学长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大学梦要去圆。

    学长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考生。作为一个数学能力强,英语成绩也名列前茅的全能型学生,只要正常发挥,用学长的话说,应该是可以被重点大学录取的。怀着这种心态,学长填写完毕了自己的第一次高考志愿——五个志愿,全部都是省内的名校,而且都选择了和数学有很大关系的专业。

    可惜天不遂人愿,学长第一次的高考以失败告终。学长不仅没有如愿考入心目中的大学,还成为了村里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一时间,村里甚至流传起了一首打油诗——“王峰考上了,家里阶级高”,很多人都在看着学长的笑话。

    万幸,在压力面前,学长不仅没有被击垮,反而愈挫愈勇。第二年再次参加高考,作为“二进宫”的“小黑袄”,也就是河南土话所说的农民,学长终于达到了国家重点大学——湖南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由于出身不好的缘故,根不红苗不正,加之77、78届的大学招生对政治审查要求特别严格,学长第二次的大学梦又到了几乎破灭的边缘。

    为了挽救自己的大学梦,学长给当时的河南高考招生办领导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书信。最终,在幸运女神的眷顾下,学长来到了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的湖南大学,并从此和湖南大学接下了不解之缘。

    今日谈起往事,学长的情绪非常平静,没有一丝埋怨,也没有一丝悔恨,更多的是以一种豁达的态度回顾着自己人生长河中的一段旅程。

    学长还和我们分享了自己高考的一点小小趣事——直到2006年,学长才在湖南大学图书馆的档案袋里查询到当年的高考分数,非常的不理想。湖南大学当年在全国各省的分数线中,河南省是最低的,而学长又是河南考生里面分数最低的那一位。

    说到这里,大家都开怀大笑起来。那一刻,从学长的笑声里,我们听到的全都是对生活的感激和对湖南大学生活的怀念,仿佛学长过去所经历的种种艰辛都不存在似的。

    宗教般崇尚设计

    “工程师要忠于工程”,这一价值观念是王峰早在1992年就提出过的理念。

    百年设计,质量第一,学长是这样告诫学生的,更加是这样身体力行去实践的。

    对于排水给水专业,和大型水利工程专业相比较,学长总是习惯于称之为“小水”专业,而学长也一直以“小水人”而自豪。在采访过程中,学长多次强调“小水不小”的观点,不断向我们论证着排水给水专业独特的优势所在,让大家真切的感受到学长对给水排水专业的喜爱和忠诚之情。

    自从1982年元月走上设计岗位到2006年底,学长共设计了工业及民用建筑给排水工程27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项目,特大型公共建筑,超高层民用建筑多项,用“战功赫赫”这个词来形容学长所取得的成就毫不夸张。小至长沙理工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校区的规划,大至08年北京奥运会羽毛球馆和摔跤馆,以及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建造,学长都以专业负责人的身份参与其中。一个又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物躯壳内都有学长为它们精心设计的给排水系统,这些结合了超强的个人创造力和简洁实用性的系统,如同建筑物的内脏一般,支撑着这些庞然大物的一举一动,和这些工程史上的奇迹一起被人们镌刻在时代的丰碑上。

    学长对待设计工作的态度是近乎宗教崇拜似的虔诚的。走进学长的办公室,大大小小的设计图纸霸占了办公室的各个角落,几个学长带队的研究生甚至把床铺搬到了小小的办公室里面,只为了能腾出更多时间来完成项目任务。看来学长忠于工程的观念,不仅在他自己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更在他的继承者们身上被演绎出了各种独具特色的版本,让我们不得不由衷的感叹学长对待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以及强大到足以影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的个人魅力。

    学长不仅是一位出色的设计人员,还具有许多沉闷的专家所不具备的长远目光和人性的通达。

    回顾多年的设计经历,学长并没有停留在对个人成就的沾沾自喜上,而是决心吧自己多年的实践和思考,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汇总为一本书籍,一本学长称之为“收官之作”的瑰宝。学长和我们说到:“别看我的头衔那么多,都是别人给我穿上的马甲罢了。今后我的一大目标就是完成这本汇集我心血的书籍”。

    谈起这本收官之作,学长感慨万千。学长希望这本书籍不仅可以为今后的给排水人员提供详尽的设计参考,更要能使得大家在攻关项目的过程中能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所做的事情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最终小有收获。这是一本专业人员可以借鉴的工程资料,更是学长设计生涯凝结出的璀璨明珠。工程上的问题解决总是伴随着一堆又一堆冷漠无情的公式的,但工程设施的运用却是实实在在方便着每一个人的生活的。学长的设计之旅,是对各种专业难关的攻克之旅,是学长体现个人创新设计理念的荣耀之旅,更是学长将博爱思想和工程项目完美结合的人性之旅。

    “誓将柔水化彩虹,流向人间都是爱”,学长曾经这样说过,也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曾许下的誓言。

    工科人的审美观

    在和学长见面之前,大家潜意识里都将学长想象成了一个沉默寡言,开口闭口都是专业话题的工程人员。 见面之后才发现,学长不仅工程知识

    了得,更是一个有着“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的高级知识分子,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精神家园。

    在学长的价值观中,他始终认为历史和文化是寻找到真理殿堂的两条腿,二者缺一不可。读史使人明志,任何事情回顾历史,都能给人以较准确的信息;当下人们的价值观无论以何种形式表现,只要看到中国文化发展的大趋势,都可以得到精确的解读。

    学长认为,21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国民精神的树立还需要一个充满阵痛的过程。中国新型文化应当是集东方文化之整体大气,和西方文化之严谨细致的优秀总汇。学长称自己所研究的价值观体系为“积极的人类精神”,想来也是在强调不拘一格,博采众家之长,最终为我所用的的思想。

    学长是一个时刻都在三省其身的思索者,是一个时刻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的美术师。学长对自己建立的思想体系深信不疑,并一直以此来衡量和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大家亲切交流的过程中,学长向我们讲起自己对学生们灌输他的思想理论的事情,学长希望自己的思想能够得到继承和发展,能够对他的学生的人生之路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为中国新型文化的产生贡献一份力量。

    谈到审美,学长确实是一个很有审美情趣的人。对自己,学长有着强烈的自信心,同时也敢于直面自己能力和性格中的不足之处,能够客观全面的看待自我;对他人,学长总是能够发掘出他人身上的优秀之处和闪光点,和研究生们一起通宵达旦的熬夜做设计,不时给予他们鼓励的话语,将一件繁重的任务 变成了轻松愉悦的探索之旅;对社会,学长更加是以发现美的姿态在观察,在聆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学长对于社会生活的准则。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结合了工程师的严谨细致和思想家的自由奔放的学长,此刻在我们眼中就是完美的代表。

    学长曲折的求学之路,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一辈人对知识那近乎狂热的崇敬之情;学长忠于工程的思想,以及他那数不胜数的荣耀证书和专利项目,让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一个湖大人的骄傲和压力;学长那让人出乎意料的思想深度, 更是让我们失去了自我,跟随着学长在他的思想王国里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