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岩土与地下工程系召开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系全体教师参加会议,系主任刘晓明领学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湖南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库》等相关文件,与会人员围绕“一线教师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要点及案例”进行了专题研讨,副院长彭晋卿参加会议。
彭晋卿表示,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在讲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巧妙地、下意识的嵌入思政教育元素,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明确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型人才,进而全面推动社会高速发展。教师要坚守好教书育人初心,把握学生需求,深入了解学生,进而才能打动学生。
陈昌富以《土力学》课程为例,该课程涉及包含土木、交通、水利、地质、采矿等领域,面对宽广的工程应用,不乏著名的工程实例及国家战略层面的工程建设项目。通过学习工程实践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榜样目标,养成兢兢业业、踏实肯干的学习和工作品质,通过重大工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社会责任感,以高标准“职业素养”严格要求自我,通过分析“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部署,深刻理解“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科学意义和时代内涵,引导青年学子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勇于承担国家、民族赋予的历史使命。
曹文贵在谈及教学方法、途径时表示,应注重改进以下方面:1.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结合“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及“视频录像学习”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操守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2.课上授课、课下自学环节中应加入与岩土工程项目实例直接关联的爱国故事等内容,注重培养爱国情怀;3.密切关注国家官方网络平台,发现、挖掘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下载相关视频与学生分享交流,达到思政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效果;4.利用网络课堂全面实现专业知识讲授与思政教育结合,课上讲解岩土工程专业专业知识,课后安排学生全面了解岩土工程领域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5.在课程讨论中增加开放式的中外对比研究,让学生通过调研充分了解中西方国家的岩土工程发展现状,促进学生对差异性结果的自我探究,提高思辨能力。
吴怀娜认为,课程思政的基础在于课程建设,应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充分发掘不同专业课程的特色“思政要素”,探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形成独立自主思考能力;2.增强团队协作意识;3.培养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会议还就一流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苏永华表示,要加强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对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除了参加科研实习以外,还可以实施跨校、跨地区互派交流,增强工程实践经验,着力解决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杨微认为,一流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应该遵循分层次、多元化理念,人才培养体系应包含研究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三种方式,研究型人才培养可以通过分流补进竞争机制进行选拔,实施6年本硕贯通培养模式,以导师制、小班授课为主要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创新性学术思维。
黄明华认为现阶段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不完善的,高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专业,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双导师制,通过毕业设计、实习等途径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