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由学院研究生团队自主完成设计、搭建与维护的污水处理中试平台在湖南省最大污水处理厂——长沙市岳麓污水处理厂落地,该平台是国内首个10吨级AOA-AGS中试平台。中试成果有望为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提供解决方案。
污水处理行业作为支撑现代城市运转的基石,承载着保障水环境安全和支撑社会发展的战略使命,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然而,我国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存在能耗高、碳排大、氮磷去除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迫在眉睫。
学院的何秋来、马晶伟副教授带领研究生团队瞄准国际前沿的好氧颗粒污泥工艺,基于“生物矿化”造粒理论,连续攻克了好氧污泥造粒、颗粒污泥稳定维持和脱氮除磷功能强化等技术难题,创新性地研发出厌氧/好氧/缺氧-好氧颗粒污泥(AOA-AGS)工艺。该工艺启动条件温和,能够快速得到结构密实、沉降性能强、生物截留量高的颗粒污泥,并高效利用污水中有限碳源实现同步脱氮除磷和长期稳定运行,有望为中国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和现有污水处理厂改造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基于该工艺,团队已发表30余篇SCI论文,申请10余项国家专利。
目前,AOA-AGS中试已进入实质运行阶段。看着从无到有的中试平台,团队研究生不由得感慨。“我们自本科阶段便投身试验研发,历经四五年的技术攻关,如今终于推动中试落地。平台搭建过程中,大到十几个容积超1吨反应器的安装,小到成百上千个螺丝的紧固,甚至水电系统的布置,都是我们自主完成的。通过团队不懈努力,目前中试运行逐渐步入正轨。”
学生团队负责人、学院研二学生毕鹏向记者表示,“我们的工艺技术面向‘美丽中国’愿景、‘双碳’目标和污水深度处理需求,期待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共同开拓工艺的应用场景。立足小颗粒,守望大环境,守护绿水青山!”

图为颗粒污泥与传统絮状污泥的对比

图为团队参与学科领域竞赛并获奖

图为学生团队负责人毕鹏在“深水杯”全国大学生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上做汇报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搭建和调试中试平台

图为运行中的AOA-AGS中试平台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