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 |
土木工程学院 |
课程代码 |
CE05006 |
课程名称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
英文名称 |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Sewerage Engineering |
课程性质 |
专业核心 |
学 分 |
3 |
总 学 时 |
48+2(实验) |
先修课程 |
水力学、泵与泵站 |
开课学期 |
第六学期 |
适应专业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二、课程描述
中文:这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的任务是通过授课和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系统的学习并掌握建筑给水排水体系中的基本理论、设计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基本工程技术知识及设计图绘制技能,具有设计中等复杂程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管理及科研的基本能力。
英文:This is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of a trunk Courses. Its mission is to link through the medium of instruc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students learn and master the system of building water supply system of the basic theories,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design, basic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knowledge of the preliminary masterand the design drawing skills, design of moderate complexity with building water supply, drainage capacity, develop the quality of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basic scientific researchcapacity.
三、课程内容
(一)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的任务是通过授课和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系统的学习并掌握建筑给水排水体系中的基本理论、设计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各系统的安装、管理方面的基本工程技术知识和技能,具有设计中等复杂程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管理及科研的基本能力。
(二)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建筑内部给水系统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组成及常用的水龙头型式,应用于室内给水系统各种管材的性能、规格及连接方式,特别要注意水质污染的水力学原理及防止措施,能分析判断室内外水压资料而作出合理的室内给水方案,熟悉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特点及给水方式。
教学重点:给水方式
教学难点:水质污染的水力学原理
教学内容:绪论本学科的性质,内容及学习方法,学习任务与要求, 1.1节给水系统的分类及组成:管材、附件和水表(管材的种类、连接方法、管径表示与使用条件)(附件的种类与使用场合,水表的类型、性能参数、选型、水头损失计算与布置)。1.2给水方式(给水方式的分类及其使用条件,包括2.7高层建筑的给水方式) 1.3给水管道的布置与附设(布置原则,附设安装方法)
学时分配:6学时
第二章、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计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弄清室内给排水管系设计秒流量的概念,室内外用水情况及设计流量计算差别,并掌握计算公式制定过程及正确选用,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设计图绘制及水力计算方法特点,各种增压设备的性能、工作原理、制作材料、适用场合,并能正确计算及选用。
教学重点:设计秒流量及室内外用水情况
教学难点:设计秒流量
教学内容:2.1给水系统所需水压2.2给水系统所需水量(用水定额)2.3给水室设计秒流量2.4给水管网水力计算(计算步骤、举例介绍计算草图的绘制、计算内容),布置课外习题;2.5增压和贮水设备:2.5.1增压设备:水泵、贮水池和吸水井(水泵的吸水方式、选型、水泵房的要求,水池容积计算)气压给水设备:工作原理、分类、补气方式2.5.1增压设备气压给水设备(计算选用优缺点及及适用场合容积计算)2.5.2贮水设备:水箱(制作材料)2.6给水水质防护
学时分配:6学时
第三章、建筑消防系统
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低规”、“高规”的有关条文,掌握消火栓消防系统设计计算方法及自动喷水灭火的工作原理、组成及设计计算。熟悉固定灭火系统的作用、类型、组成和设计原理.
教学重点: 消火栓系统布置原则及计算,自喷系统设置原则及计算。
教学难点:自喷系统工作原理及水力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3.1消火栓给水系统及布置 (系统组成)3.2消火栓给水系统水力计算(给水方式、布置原则、消防用水量,管路计算)3.8高层建筑消火栓系统(消防用水量、给水方式、减压限流措施)3.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布置3.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力计算(基本设计指标、参数、喷头的布置、水力计算)3.5水喷雾系统3.6固定消防水炮灭火系统3.7其他固定灭火水施简介
学时分配:8学时
第四章、建筑内部排水系统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任务,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常用的卫生器具及冲洗设备的种类及适用场合,排水系统中水气流的物理现象,应用于室内排水系统的各种管材的性能、规格及连接方式。
教学重点:排水系统中水气流的物理现象
教学难点:膜流理论,水封及破坏
教学内容:4.1建筑排水系统的分类与组成(分类、排水体制与组成,排水管道系统)4.2卫生器具及其布置(卫生器具及冲洗设备分类,卫生器具的布置)、排水管材与附件4.3排水管系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4.4排水管道的布置与附设(布置原则)4.5污废水的提升与局部处理
学时分配:5学时
第五章、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计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合理设计排水管系的基本知识,熟悉室内排水管道的布置、设计图绘制技能。
教学重点:排水设计秒流量
教学难点:排水水力计算
教学内容:5.1排水定额和排水设计秒流量5.2排水管道的水力计算,举例介绍排水管道的绘制并布置课外习题。
学时分配:3学时
第六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屋面雨水排除的几种方式及场合,悬吊管雨水系统的设置工艺及计算方法,比较污水立管与雨水立管设计准则的异同。
教学重点:雨水系统中水气流的物理现象
教学难点:雨水排除方式
教学内容:6.1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屋面雨水排除方式及适用场合)6.2内排水系统的水气流动规律6.3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七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热源及相应的加热设备,建立加热方式和加热设备间的有机联系,热水循环流动及两个循环系统的概念,正确选用热水供应方式,应用在热水系统的特殊附件及保温、敷设等特点,高层建筑热水供应系统。
教学重点:两个循环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特殊附件
教学内容:7.1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组成(两个循环系统)、热水供应方式7.2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加热设备与器材7.3热水供应系统管材与附件7.4热水供应系统的敷设与保温7.5高层建筑热水系统。
学时分配:5学时
第八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设计小时耗热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选用锅炉与贮热器的规格型号。
教学重点:设计小时耗热量
教学难点:循环管网计算
教学内容:8.1水质、水温及热水用水量定额8.2热水量、耗热量、热媒耗量的计算8.3热水加热及贮热设备的选择计算8.4热水供应系统管网的水力计算(热损失计算、循环水泵的选择计算)。
学时分配:3学时
第十章、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居住小区给水排水系统的组成,设计原理;设计流量计算,管道水力计算的理论和方法,雨水利用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给水方式
教学难点:给水方式
教学内容:10.1-10.2居住小区给水工程10.3-10.4居住小区排水工程10.5居住小区雨水利用
学时分配:5学时
第十一章、建筑中水工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中水系统的类型与组成,水源,水质及水量平衡计算。
教学重点:水量平衡
教学难点:水量平衡
教学内容:11.1-11.3建筑中水工程(中水处理流程介绍)
学时分配:1学时
第十二章、专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各专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特点及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各专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特点
教学难点:各专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特点
教学内容:12.1-12.4专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学时分配:2学时
第十三章、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程序、竣工验收及运行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建筑给水排水设备的运行管理,熟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验收,掌握设计程序及要求。
教学重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程序及要求
教学难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验收
教学内容:13.1-13.3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程序及要求等
学时分配:2学时
四、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创新实践加分
平时成绩占 30 %(作业20%+考勤10%)
期中成绩占 20 %
期末成绩占 50 %
创新实践加分 3-5 分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六版),王增长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参考书:《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册),核工业部地而设计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版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版
六、授课手段
课堂多媒体演示讲解、课堂讲解、课程作业,课程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