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 |
土木工程学院 |
课程代码 |
CE05075 |
课程名称 |
建筑学原理 |
英文名称 |
Architecture Principles |
课程性质 |
专业核心 |
学 分 |
3 |
总 学 时 |
48 |
先修课程 |
建筑制图、土木工程材料 |
开课学期 |
第五学期 |
适应专业 |
工程管理 |
二、课程描述
中文:
本课程主要涉及民用与工业建筑的建筑原理和设计方法。重点通过阐述建筑设计与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详细做法,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房屋建筑概念,掌握建筑设计从整体到细部,从平面到空间的设计程序和方法,具有从事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的初步能力。
英文:
This course deals with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design methods of industrial and civil architecture. Through studying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building construction, the students can establish an integral concept of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have a basic master of design method and design process of the industrial and civil architecture, from whole to details and from the plane to space. Finally,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have the ability to design the common industrial and civil architecture.
三、课程内容
(一) 课程教学目标
《建筑学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着重阐述建筑设计与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知识,介绍国内外建筑设计和成果的发展趋势。它与其他后续专业核心课有着密切联系,是一门知识面较宽、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阐述民用与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从整体到细部,从平面到空间的设计程序和方法;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房屋建筑概念,以便后续专业课—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的学习以及毕业设计的完成;培养学生掌握房屋建筑构造的知识,初步具有从事一般建筑设计的能力,以保证毕业后完成在本专业范围内的各类工作。
(二)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建筑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理解结构工程师学习建筑设计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熟悉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
3、掌握建筑的构成要素、分类与建筑模数;
4、掌握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教学重点:建筑的构成要素、分类和建筑模数。
教学难点:建筑的构成要素、分类和建筑模数;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教学内容:
1、西方建筑发展史和中国传统木结构发展历程;
2、结构工程师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3、建筑的构成要素、分类、建筑模数;
4、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要求和依据。
学时分配:讲课2学时。
第二章、建筑平面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主要使用房间、辅助使用房间和联系空间的关系;
2、掌握建筑平面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主要、辅助使用房间和交通联系空间的确定原则。
教学难点:主要、辅助使用房间和交通联系空间的确定原则。
教学内容:
1、主要、辅助使用房间的设计;
2、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
3、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学时分配:讲课6学时。
第三章、建筑剖面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房间剖面的基本形状设计方法;
2、掌握建筑基本标高的确定方法;
3、熟悉建筑空间的组合与利用。
教学重点:建筑层高与各部分标高的确定,空间的组合设计。
教学难点:标高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1、房间的剖面形状、层高与各部分标高的确定;
2、房屋的层数、建筑空间的组合与利用。
学时分配:讲课3学时。
第四章、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了解建筑体系及立面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
教学难点: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
教学内容:
1、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
2、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方法。
学时分配:讲课2学时。
第五章、民用建筑构造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建筑的基本组成及作用;
2、掌握建筑构造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设计原则。
教学重点:建筑的基本组成与作用。
教学难点:建筑的基本组成与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1、建筑的组成、作用和影响构造的因素;
2、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学时分配:讲课2学时。
第六章、墙和基础构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墙体的分类,掌握砖墙的构造方法;
2、掌握墙面装修的构造层次;
3、掌握基础的分类及主要的设计要点;
4、掌握地下室的分类和防水构造措施。
教学重点:砖墙的砌筑方法及构造措施;基础的分类及设计要点;地下室的防水构造。
教学难点:砖墙的构造措施;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的设计要点;墙体防水防潮设计;地下室的防水设计。
教学内容:
1、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
2、砖墙、砌块墙、隔墙构造和墙面装修;
3、基础的类型和设计要求;
4、地下室的类型和设计要求。
学时分配:讲课5学时,小班指导1次,作业1。
第七章、楼地层构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楼板的分类及选用原则;
2、掌握楼地层的构造;
3、掌握阳台和雨棚的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构造;预制装配式楼板的构造;楼地层的构造;阳台和雨棚的设计。
教学难点:楼板的分类和选用;预制板的布板设计与构造;楼地层的防水防潮构造;阳台和雨棚的防倾覆、防水构造。
教学内容:
1、钢筋混凝土楼板和预制楼板;
2、楼地层构造;
3、阳台、雨篷。
学时分配:讲课3学时,小班指导1次,作业2。
第八章、楼梯构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楼梯的组成、形式和尺度;
2、掌握楼梯、踏步和扶手的构造;
3、掌握室外台阶和坡道的构造。
教学重点:楼梯的组成和尺度;楼梯和扶手的构造;室外台阶和坡道的构造。
教学难点:楼梯的尺度;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构造。
教学内容:
1、楼梯组成、形式与尺度;
2、钢筋混凝土楼梯、踏步、栏杆和扶手构造;
3、室外台阶和坡道的构造;
4、电梯与自动扶梯构造。
学时分配:讲课5学时,小班指导1次,作业3。
第九章、屋面构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屋面的设计要求与排水组织设计;
2、掌握刚性防水屋面与柔性防水屋面的构造;
3、熟悉瓦屋面和吊顶的构造;
4、掌握屋面的保温构造与隔热方式。
教学重点:屋面的排水组织设计;屋面的防水构造;屋面的保温构造。
教学难点:刚性防水屋面与柔性防水屋面的防水细部构造;正置保温屋面与倒置保温屋面的构造。
教学内容:
1、屋顶的类型、设计要求与排水设计;
2、卷材、刚性、涂膜防水屋面;
3、瓦屋面;
4、吊顶构造;
5、屋面的保温与隔热。
学时分配:讲课4学时,小班指导1次,作业4。
第十章、门窗、遮阳、变形缝构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门窗的基本分类与开启方式,掌握门窗的细部构造;
2、掌握建筑遮阳的基本形式;
3、掌握变形缝的设置要求与构造。
教学重点:门窗的开启方式与细部构造;建筑遮阳的选择;变形缝的设置与构造。
教学难点:门窗的细部构造;变形缝的设置要求。
教学内容:
1、门窗开启方式、材料与构造;
2、遮阳的作用与形式;
3、变形缝。
学时分配:讲课4学时。
第十一章、工业建筑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工业建筑的基本结构形式;
2、掌握单层工业厂房的建筑设计;
3、掌握单层工业厂房的主要构造设计。
教学重点:工业厂房的承重结构形式;单层工业厂房的建筑设计与主要维护结构的构造。
教学难点:单层工业厂房的定位轴线;天窗的选择与构造;采光与通风设计。
教学内容:
1、工业建筑的形式、特点与构造;
2、单层厂房定位轴线与平、立、剖面设计;
3、单层工业厂房的围护结构构造。
学时分配:讲课12学时,小班指导1次,作业5。
四、考核方式
考核采取期终考试、平时成绩和作业成绩相结合,进行综合评定。其中,期终考试采用统一命题、统一改卷的考试的方式,成绩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由老师根据讨论、小测验、上课考勤等综合评定,成绩占总成绩的20%;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房屋建筑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七院校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
《建筑概论》,崔艳秋,姜丽莱、吕树俭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南地区通用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最新版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地下车库设计规范、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国家其它相关设计标准等。
六、授课手段
采用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模式,大班授课采用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