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 |
土木工程学院 |
课程代码 |
CE05021 |
课程名称 |
建筑环境学 |
英文名称 |
Built Environment |
课程性质 |
专业核心 |
学 分 |
3 |
总 学 时 |
48+6 |
先修课程 |
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等 |
开课学期 |
第六学期 |
适应专业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二、课程描述
中文:
建筑环境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介绍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热舒适环境、室内空气环境、建筑光环境和建筑声环境的同时,还从人的生理和心里角度出发,分析介绍了人的健康舒适要求与室内、外环境质量的关系,为创造适宜的建筑室内环境与室外微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英文:
Built environment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in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The building's exterior environment, building thermal environment, thermal comfort, indoor air environment, light environment of building and building acoustic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also from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point of view,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health and comfort requirements and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reation of interior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and the outdoor suitable microenvironment.
三、课程内容
(一) 课程教学目标
建筑环境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课程,是本科生学习供暖空调系统设计等后续课程所必需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在向学生阐述建筑室内外环境的温度、湿度、辐射、气流组织、空气品质、采光性能、照明、色彩、噪声、音响效果等物理刺激对人体产生的各种效应的同时,还从热物理、生理学、心理学等不同角度来综合分析周围环境对健康、舒适造成的影响,并做出客观科学评价,为设计营造适宜的建筑室内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二)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建筑环境学课程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介绍国内外目前对建筑环境学的研究现状
教学难点:建筑环境学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建筑与环境、建筑环境学的定义、建筑环境学的研究现状、建筑环境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学时分配:本章理论学时3学时
第二章 建筑外环境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建筑外环境的影响因素及对室内环境的影响、掌握太阳辐射与建筑日照的关系
教学重点:太阳辐射与日照的关系
教学难点:太阳辐射与日照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太阳辐射与日照、室外气候
学时分配:本章理论学时5学时
第三章 建筑热湿环境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建筑热湿环境的基本概念、掌握建筑围护结构热湿传递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
教学难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热湿环境的基本概念、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室内热湿负荷、负荷与得热的关系、典型负荷计算方法
学时分配:本章理论学时8学时
第四章 热舒适环境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人体对室内热舒适环境反应的生理学与心里学基础、掌握室内热舒适环境评价的基本概念、掌握热舒适环境评价的基本方法及指标
教学重点:室内热舒适环境评价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室内热舒适环境评价方法与指标
教学内容:人体对室内热舒适环境反应的生理学与心里学基础、室内热舒适环境评价的基本概念、热舒适环境的评价方法、热环境参数及测量方法、服装热湿特性对人的热舒适影响
学时分配:本章理论学时10学时
第五章 室内空气环境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室内空气环境的影响因素、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掌握室内空气品质评价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对策、室内空气品质评价的指标与方法
教学难点:室内空气品质评价的指标与方法
教学内容: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与防治对策、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室内空气气流的数值方法、室内空气环境与换气效率
学时分配:本章理论学时8学时
第六章 建筑光环境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光环境基本度量及各参数使用对象和相互联系、人与视觉环境的关联、人工照明与天然照明
教学重点:光环境基本度量、人与视觉环境
教学难点:光环境基本度量及各参数使用对象和相互联系
教学内容:光与颜色的基本概念、视觉与光环境、天然光照明、人工照明
学时分配:本章理论学时6学时
第七章 建筑声环境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声环境基本度量及各参数使用对象和相互联系、噪声的产生与传播及控制、隔震和隔声原理
教学重点:声环境基本度量、噪声的产生与传播及控制
教学难点:声环境基本度量、噪声的产生、隔震与隔声原理
教学内容:声环境的基本概念、噪声的产生与传播及控制、隔震原理、隔声原理、建筑声环境设计方法
学时分配:本章理论学时6学时
四、考核方式
(1) 每章的作业(6次)+4次平时考试+考勤=20%
(2) 三个实验=30%
(3) 期末考试=50%
即:平时课程作业及考试(20%)+实验(30%)+期末考试(50%)=100%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李念平主编,建筑环境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参考书:中文专业杂志:暖通空调、建筑科学、安全与环境学报等
英文杂志:Indoor Air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Energy and Buliding
六、 授课手段
采用课堂理论授课(利用多媒体)、实验指导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