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学院党委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共产党湖南大学第九次代表大会的思想为指引,围绕学校建设富有历史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高校,推动党建引领,坚持人才培养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土木工程学院土木类专业源于1903年湖南省垣实业学堂创办的路科。1953年由中南七省高校的土木系和铁道系合并成立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百廿年来,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践行“培养未来精英、服务国家社会、勇于发明创新、学问世界水平”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包括8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及6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和监理大师在内的40000多名土木英才。学院提出“一本三能四梁八柱”的人才培养模式,践行20年并在过去5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一本三能四梁八柱”架构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稳一流教材、一流课程、数字平台、社会实践、专创融合、赛创融合、国际平台、高阶师资“八柱”,架设专业资源优质化、实践教学数字化、双创育人协同化、国际交流长效化“四梁”,全面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经世致用创新创业、全球视野国际交流的能力(三能),培养面向绿色高质量建造的土木类经世致用拔尖创新人才(一本),即“一本三能四梁八柱”人才培养模式,并于2023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土木类经世致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本三能四梁八柱”架构。
学院认为,需要通过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有效解决专业教材、课程资源滞后于行业技术发展的“卡脑力”问题;通过实践教学平台创建,有效解决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困难、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脱节的“卡脚力”问题;通过双创育人机制创设,有效解决创新创业“纸上谈兵”与“脚踏实地”矛盾的“卡活力”问题;通过国际交流机制搭建,有效解决学生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意识不足的“卡眼力”问题。为此,通过“架梁设柱”构造出支撑人才培养的创新殿堂。
立“一流教材、一流课程”之柱,架“专业资源优质化”之梁。课程和教材建设坚持“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理念,强化思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充分体现先进文化知识和最新科技成果。服务“四个面向”,完善组织-引导-培育-监督-激励的“五位一体”教材建设机制,通过“凝练思政性高度、优化延续性主题、迭代时效性案例、融入前沿性成果、彰显文化性底蕴”要求,编写具有专业引领作用的教材。完善课程思政体系,聚焦绿色和高质量特色,重塑课程教学内容,推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本土化与国际化相兼容,按照“两性一度”要求全面加强“金课”建设。
立“数字平台、社会实践”之柱,架“实践教学数字化”之梁。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家国情怀,塑造“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品格。创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和远程实时交互式实践教学平台,打造实践教学生态链,推动现场实习与“云端主播”相结合,有效应对实习基地容量有限、实习终始步调分散、实习地域分布广泛、实习接触面局限等问题。以专业知识为坚实后盾,紧密结合国情社情和专业前沿,创新社会实践举措,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显著提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效。
数字化管理平台和远程实时交互式实践教学平台。
立“专创融合、赛创融合”之柱,架“双创育人协同化”之梁。双创育人以培养学生“敢闯会创、经世致用”能力为重点。建设双创课程、搭建双创平台,以专业课程为基础,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组织多学科导师队伍、专门场地和仪器设备,按照项目制开展创新训练,培育学生复杂工程思维和扎实专业技能,专注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合理组织和引导学生广泛参加相关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以赛育创、以赛优创、以赛延创,打通创新成果转化链,将经过研究开发与实践检验的新技术进行转化,以学生为核心创设科技公司,形成创新的工程化技术或产品,造就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的“产-学-研”一体化双创育人格局。
第五届“互联网+”大赛主赛道金奖磁阻尼-消能减振新技术。
第七届“互联网+”大赛主赛道金奖中桥高科—高性能桥梁结构技术领航者。
立“国际平台、高阶师资”之柱,架“国际交流长效化”之梁。秉承“师夷长技、兼容并蓄”的理念,搭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学术平台、海外教授暑期课堂教学平台、国际合作研究和学术会议交流平台,创建中国建造4.0国际创新平台和创新联盟,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增强交流合作能力。汇聚以院士领衔、全职海外教师、国家级青年人才为主干的多元化师资力量,改善教师学缘结构,大力提高专业教师中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比例。助推青年学生塑造国际思维,走向世界舞台,激扬中国风貌。
海外教授暑期课堂。
伍志斌博士2018-2019年度赴丹麦技术大学ICIEE中心访问交流(入选洪堡学者)。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厚积薄发,经过多年的积淀,学院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近年来获得各种荣誉。
学生成长为拔尖创新种子力量。形成科研治学后备军:毕业生深造率保持在45%左右,受到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欢迎,深造后张超、胡楠、徐国际、董优等15人入选高层次人才或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任教。形成创新创业生力军:在国内外土木类顶级竞赛中获奖100余项(含特等一等40项),其中全国“互联网+”金奖3项、银奖1项,各类研学项目参赛率达70%。部分毕业生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就业万余人。形成工程实践主力军:大部分就业学生进入央企工作,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为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第十六届“智联友道杯”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一等奖。
“中交公规院杯”2021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特等奖。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建筑组团体一等奖。
单韧,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硕士,现任湖南固特邦土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瑾林创办湖南省潇振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专业资源成为同行示范引领力量。培养了一批“金师”:风工程与桥梁工程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师队伍中有高层次人才40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0%。编纂了一批“金教材”: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编写各类教材201本(版),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23本,获评全国优秀教材奖1项。建成了一批“金课”:建成国家级优质课程10门、省级15门。建设了一批“金专”: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等4个专业全部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成功申报获批智能建造新专业。
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工程教师团队。
课程教材优质资源覆盖面广。《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材连续三次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目前已更新至第五版,累积发行35万余册;《桥梁工程》教材在15年间修订五次,被国内98所高校采用,销量居同类教材首位;参编《建筑制图》和主编《建筑制图习题集》三次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总发行120多万套,居同类教材全国第一;《结构力学》教材累计印刷37次,被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众多高校选用;开设“先进土木工程材料进展”和“零能耗建筑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全国公开课,累计在线人数分别超过16万和17万人次。2020年疫情期间,“基础工程”课程成为全国网红课,选课人数远超该网站其他同类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网上线,课程已在线开课(含校内校外)6期,选课总人数达55536人。创建的大数据管理和远程实时交互式实践教学平台,目前已推广到全校以及其他25所高校使用。
MOOC网“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选课截图。
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影响力高。专业建设成效突出,四个本科专业均多次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认证。《关于做优“湖南样板”推进中国绿色建造发展的建议》,得到国家领导人“言之谆谆,说服力强”的肯定批示,省委书记、省长指示省住建厅、教育厅、工信厅“抓住机遇共同推进好中国绿色建造”。在2021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土木工程学科位列全球第14位,在同年US News排名中,本学科全球排名第11位,毕业生受到国际名校欢迎。《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对师生典型人物、优秀创新成果、社会实践活动等予以全方位关注和报道,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学院院长邓露接受央视采访。
来源:湖南大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