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15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及组合桥面结构学术研讨会暨江西于都胜利大桥考察活动在江西赣州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理事长张喜刚,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主任陈政清,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副总经理张晶波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所及企业的近300名代表参会,18位专家学者分享了相关技术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
学院师生代表与参会的院士、大师合影。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政清致辞。
湖南大学邵旭东教授在学术研讨会上作报告,阐述了型钢开口肋-UHPC轻型组合桥面结构及其在江西于都胜利大桥的应用情况,介绍了新桥面结构的静力与疲劳性能、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型钢开口肋-UHPC组合桥面新结构是邵旭东教授团队通过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产出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在江西于都胜利大桥得到首次应用,主要技术特点和优势包括:纵肋由U肋变为型钢倒T开口肋;纵肋由挖孔穿过横隔板变为与横隔板上下叠置,方便了钢结构制作;新桥面系造价可节省约18%,焊缝总长度减少约35%,且所有焊缝疲劳应力幅均控制在常幅疲劳强度以下,从而显著降低了钢桥面的疲劳开裂风险。
邵旭东作报告。
型钢开口肋-UHPC组合桥面新结构与传统结构的对比
邵旭东教授团队于2010年首次研发成功钢-UHPC轻型组合桥面体系,核心思路是将传统钢桥面转化为钢-UHPC组合桥面,提高桥面局部抗弯刚度20倍以上,且能够大大简化传统钢桥面的复杂构造,从而一体化解决正交异性钢桥面系易出现钢桥面板疲劳开裂、沥青铺装破损两个钢桥领域的公认难题,钢-UHPC轻型组合桥面体系已在国内外200余座新建桥梁和旧桥加固工程中得到了规模化的应用。
会议同期组织召开了“大跨宽幅高性能桥梁新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科研成果专家咨询会。专家组成员包括张喜刚院士、陈政清院士,邵长宇大师、陈宜言大师、崔冰大师、王仁贵大师、王昌将大师,以及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原总工程师、一级巡视员胡钊芳。会上,专家组形成的咨询意见表示,该成果创新性地提出的型钢开口肋-UHPC组合桥面新结构,具有受力良好、施工便利、经济性好等优点,可有效解决常规钢桥面存在的疲劳开裂及铺繁破损难题。
延伸阅读:
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90年前,在于都群众的帮助下,8万余名红军战士在60里长的于都河段,架起了5座横跨600多米宽的水面浮桥,胜利渡河,走出了万里长征的重要一步。
2021年5月25日,于都胜利大桥,在于河大桥的原址开工,命名“胜利”,与于都河上其他四座大桥共同形成“红军、长征、集结、渡江、胜利”的闭环,寓意着新长征、新发展、新希望。为了呈现这一美好寓意,项目创新性地提出有背索柔性单肋,系杆拱桥新型组合结构体系,以Y型连续刚构-拱组合体系,结合拱圈及背索组成的细部构造,形成“铁流行进,旭日东升”的设计意象,从胜利走向胜利,诠释了“新长征、再出发”的时代号召。
2024年5月21日,在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由湖南大学与中建五局联合共同研发,在“长征渡口第一桥”原址新建的于都胜利大桥正式通车。于都胜利大桥位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于都段)展示区总长515.9米,标准桥宽40米,双向六车道布置,最大单跨168米,是于都县首座特大桥,也是贡江上的新地标,项目通车后将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便利群众出行,推动于都县经济尤其是红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