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四届土木工程新材料及新型结构学术会议在长沙召开

通讯员: 郭帅成 初审: 邓韬、田文婷 复审: 艾正涛 时间: 2024-12-10

12月6日至8日,第四届土木工程新材料及新型结构学术会议在长沙召开。本次会议由湖南大学主办,桥梁工程安全与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建筑安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绿色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及应用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地下空间开发先进技术与智能装备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共同承办,并得到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誉得会展有限公司的协办支持。中国科学院院士滕锦光教授担任本次大会主席,副校长陈仁朋,学院院长华旭刚,亚洲混凝土联合会主席、国家特聘专家、学院教授史才军担任组织委员会主席。校长段献忠参加相关活动。

大会报告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欧进萍、中国工程院院士缪昌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政清、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中国科学院院士滕锦光、中国工程院院士岳清瑞、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中国工程院院士杜修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世烺、中国工程院院士邢锋、史才军、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和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Nemkumar Banthia等700余位专家学者和行业人士应邀出席,共同探讨和分享了本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湖南省科技厅副厅长周斌、陈仁朋、计划财务处处长彭晋卿、华旭刚及学院党委书记刘文应邀参加会议。大会开幕式由史才军主持。

开幕式上,陈仁朋、周斌、杜修力、滕锦光分别致辞,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陈仁朋作欢迎致辞。

周斌致辞。

杜修力院士致辞。

滕锦光院士致辞。

本届大会共有242场报告,包括12场大会主题报告、25场特邀报告、181场分会报告以及24场研究生报告;会议涵盖了土木工程新材料的研发及应用、土木工程新材料与传统材料组合应用、新材料结构及新型结构的研发及其性能等多个主题。

缪昌文院士作题为《水泥基仿生超材料研究》的主题报告。

岳清瑞院士作题为《碳纤维复材拉索研究与应用进展》的主题报告。

彭寿院士作题为《低碳背景下材料与建筑协同创新发展》的主题报告。

徐世烺院士作题为《高强钢-超高韧性混凝土复合桥梁结构设计理论及建造技术研究》的主题报告。

Nemkumar Banthia院士作题为《Advances in the Use of Nano-Materials as Functional Additives in 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的主题报告。

邢锋院士作题为《多源固废高值化制备绿色建材的创新与实践》的主题报告。

欧进萍院士作题为《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浮体及其海上漂浮城镇、风电能源等基础设施》的主题报告。

周绪红院士作题为《预应力在风电塔结构中的应用》的主题报告。

丁烈云院士作题为《月球基地原位建造科学技术挑战》的主题报告。

陈政清院士作题为《土木工程升级转型的思考附电涡流技术简介》的主题报告。

滕锦光院士作题为《气候变化下的韧性基础设施》的主题报告。

史才军教授作题为《CO2矿化建筑材料与制品的耐久性》的主题报告。

闭幕式由滕锦光院士主持,闭幕式上颁发了“杰出青年学者奖”和“工程应用奖”的颁奖典礼。上海交通大学杨健教授作为下一届会议筹备方代表发言,大会组委会共同主席史才军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

本次会议就新材料及新型结构前沿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进一步推动了土木工程新材料与新型结构的学术研究与技术创新,促进了工程师与建筑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工程届、材料企业与学术界之间的联系并建立合作渠道,加快了新材料与新型结构的工程应用。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官方微信 通讯地址:湖南长沙岳麓山 邮编:410082    Tel:0731-88822610 @ 2018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s
s
电话:0731-88822610       邮编:410082 通讯地址:湖南长沙岳麓山 @ 2018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